【广州日报】一次换四个器官,患者“打包”治愈肝硬化和糖尿病

2020-12-08
    中山一院何晓顺团队完成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
    医生的勇于创新,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大爱,让年过四旬的广东患者丁生再也不用受到乙肝困扰,不再依赖胰岛素注射和血液透析治疗。
    12月7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近期完成了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为患者进行了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4个器官的移植手术。
    医生介绍,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屡次突破“手术禁区”。此次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的尝试,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多病缠身11年 肝肾眼睛都不好

    家住深圳的丁生(化名)十多年前查出有乙肝且已进展到肝硬化。除了肝不好,他的眼睛、肾脏也岌岌可危:他还有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疾病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
    丁生辗转深圳、广州多家医院求医,尝试了药物、血液透析、胰岛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但他的病情没有缓解,反而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还出现过消化道出血、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很多医院都建议他进行肝移植和肾移植治疗,但由于涉及器官较多,移植难度较大,丁生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何晓顺带领团队为丁叔查房

    能不能一次手术解决多个器官的问题?丁叔生慕名向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求助。
    在他入院后,何晓顺组织进行了多学科会诊,邀请了包括本科室肾移植团队、肾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共同为丁生制定个性化的移植治疗方案。
    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丁叔的肝脏已经明显缩小,合并严重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十分明显,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可能再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他的双侧肾脏也基本萎缩,合并双侧肾结石,虽然规律血液透析,但检验结果提示血肌酐仍高达1000微摩尔/升以上(正常值为80-120微摩尔/升)。丁生每日的胰岛素用量达40单位,还出现了眼底视网膜病变,胰腺的功能所剩无几。
    何晓顺介绍,针对丁生的病情,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联合肾移植手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多个器官同时进行移植,无论手术难度,还是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后抗排斥方案的调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案。

    新挑战:一次移植4个器官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技术,是我国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能够叫响的技术之一,掌握该技术密码并多次成功实施的机构寥寥。
    2004年,何晓顺团队就完成了全球首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2015年,凭借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技术创新,他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这么多的器官同时移植,无论在手术技术、麻醉技术、重症监护技术等方面都是新的挑战。医生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最终达成了手术方案。
    随后,医生团队为丁生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调整胰岛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疗,调整好术前的基本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在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匹配下,丁生终于迎来了手术机会。
    此次手术先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然后再进行肾移植。首先,中山一院移植科鞠卫强副主任医师及陈茂根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多器官(肝、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获取及修整,包括多余组织等去除,血管的修复以及器官的整体保存。邓荣海副主任医师则进行了供肾的获取及修整。
    紧接着,丁生的移植手术开始。在术中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维持,麻醉科马务迪及海冰寒医师等的密切监护,以及手术室器械及巡回护士的配合下,何晓顺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病肝的切除以及移植肝及胰腺十二指肠的植入。
    在何晓顺的指导下,鞠卫强带领陈茂根、陈志涛、郭义文医生等通力合作,仅耗时5小时就完成了病肝的切除以及上腹部多器官的移植,在开放血流后,新肝及胰腺随即恢复正常的颜色。
    在病情平稳后,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及邓荣海副主任医师进行肾移植,2小时就完成了异位右肾移植。整个手术耗时7小时,麻醉师团队寸步不离,保障了手术过程的顺利。

    “感谢你们这个冬天给我们的温暖”

    手术顺利完成,但何晓顺团队一刻也不敢放松。何晓顺授深知,术后监护和康复也是对整个器官移植团队非常重要的考验。“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多学科合作,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是团队制定的总治疗方针。
    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血管并发症等,都是术后康复中整个团队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术后4周的时间,器官移植科医护团队通过督促丁生早期下床活动、心理疏导、指导饮食加强营养等,精心进行照料和护理。
    术后3天,丁生就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术后1周,他的肝功能指标就达到了正常。术后3周,他的肌酐指标也恢复了正常。丁生与医护团队携手顺利度过了术后康复期。
    术后4周,12月7日,即将出院的丁生表达对医生的感激。“找对医院了!感谢医生护士还有捐献者救了我的命!”与术前严重肝功能恶化,需要依赖大剂量胰岛素以及频繁的血液透析治疗相比,丁生已经能够恢复日常生活。
    丁生的家属专门给何晓顺团队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你们在这个冬天给予我们这个小家的温暖……是你们的细心、耐心、用心帮助了我父亲战胜了与之斗争已久的病魔。想对你们说的不只是一声感谢,还有一句辛苦了!”


丁生家属手写感谢信

    “我们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对医生和病人而言,创新就意味着生命!”何晓顺表示。参与治疗的医生和护士看到丁生术后能够回归正常生活,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440566&site4=&columnID=400#/detail/1440566?site4&columnID=400
报道时间:2020-12-07